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讲好黄河故事,打造研学旅游的“新名片”

时间:2024-12-20 11:02:4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兰州,西北偏北,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和商贸重镇。黄河浩浩荡荡带来氤氲水汽、古韵灵气,肇起兰州历史,激活了独属于兰州的文化脉络。

  无论是身在兰州还是其他地方,黄河是兰州人心里最安心的坐标。随着“黄河之滨也很美”叫响全国,兰州正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以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锁定“先发力、带好头”的目标定位,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和关键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和黄河文化传承示范区。

  2023年12月,我省9家景区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成功晋级4A级旅游景区。

  一.研学旅游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

  人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涵养情怀的途径无非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丰富内心、启迪智慧;行万里路能亲身感受世界多元多彩,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研学旅游恰恰把二者完美结合,将古人“知行合一”的传统与现代寓学于行、寓教于旅、寓健于游的理念融为一体,徜徉于上下千年的浩瀚世界,深切体会华夏历史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力。

  当前,研学市场方兴未艾。2023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近3亿人,仅此一项就赋予了研学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行业未来。而且,随着研学旅游的高速发展,研学旅游已不再仅仅属于“孩子们”。“银发”研学市场不断兴起,“皓首穷经”“银龄课堂”,活到老学到老,研学旅行已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载体”。研学旅游还是商协会等大型集团公司增进团结、凝聚共识、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白领课堂”正在成为大型公司团建的“必选项”。家庭研学、亲子研学等更是成为了家庭教育“新顶流”,深受家长欢迎。2024年1-10月,我省共接待研学团队2.16万个,总计294.8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3%和9.2%。预计2024年全省共接待研学团队2.9万个、近36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6%和11%。全省研学旅游发展生机盎然、如火如荼,“学”与“游”在甘肃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其中,“十一”期间接待游客10万人次,10月3日达到2.5万人次,创造了单日最高游客量,并积极开展“黄河少年行”研学旅游活动30余次,总人数约5000人。游人如织的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很多都是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研学、一起观察世界,研究水墨丹霞地质成因,让有趣的灵魂在路上悄然成长,为研学旅游增添了新鲜亮丽的色彩。可以说,研学旅游已实现“老、青、幼”全龄段人群覆盖、全产业链带动的良好局面。

  二.水墨丹霞旅游景区简介及发展研学旅游的资源优势

  兰州境内分布着面积达6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是目前国内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有着“黄河之滨,神韵丹霞”的美誉。规划开发建设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面积408平方公里,景区横跨兰州市的永登县、西固区、皋兰县,核心区位于永登县的苦水镇、树屏镇。遵循“地质遗迹保护、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三心二带五区一馆”发展思路布局,建设成的兰州水墨丹霞,已经成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示范基地和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期建设项目25.03平方公里,已全部完成,对外开放。

  2021年5月1日,有“黄河彩丘,水墨丹霞”美称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开园迎客,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好评,成为兰州旅游新亮点、西部旅游新热点。景区依托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宣传推广、科普基地创建等工作。景区荣获“兰州市科普基地”“兰州市首届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甘肃省科普基地”等称号;挂牌成立“婚纱摄影旅拍基地”“摄影创作基地”“写生基地”,并被评为甘肃省“‘强省会·最美黄河’黄河兰州段优秀文旅产业带动项目”;于2024年被兰州市“无废办”命名为“无废景区”。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是大自然馈赠给兰州的一份特殊遗产。景区优势在于地质地貌特征突出、科谱研学价值明显、生态景观秉赋良好、人文资源独特丰厚、旅游开发组合性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有“科谱丹霞、生态丹霞、水映丹霞、人文丹霞、禅境丹霞”之称,堪称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

  三.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具备的地质美学特征

  地质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奇特景观,是地质历史的天然记录本,是西北干旱区不可多得的原生态、高品位的风景造型地貌。山谷剥落出层层轮廓,仿佛是地球的记录本、时刻表,把那苍古岁月一一呈现,诠释着地球的巨变历程。

  意境美。中国文人山水画将气韵、意境、笔墨与自己内心的隐逸完美结合,逸气、不求形似,勾勒出简单、天真的妙境。这里的丹霞谷,有的如鸿篇巨制的山水画,有的是隽永气息的小品之作。远眺、近观、横望、俯视,春阳、夏雨、秋霜、冬雪,充满诗意美、意境美。有的显现着空灵、隽永、含蓄、蕴藏,有的透露着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有的彰显着雄浑幽深、气势如宏。整个丹霞盆地、幽谷如一曲诗情画意的和谐乐章,展露着国人对山水画“虚、淡、静、雅”的审美享受。

  诗意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地貌“丹山碧水”,与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虚幻出世、禅宗的空灵机智融入到了自然山水中,流淌在文人的笔端。丹霞即将催生丰美的山水诗,而山水诗也将给水墨丹霞地貌景观增添了不朽的文学魅力和人文情怀。

  科谱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地形沉积着地壳的地老天荒。丹霞全景,展示着特色地质的变化历程。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的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是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在全国独领风骚,是开展地学研究、科谱教育、研学旅游的佳地。

  灵动美。庄浪河碧水清流萦绕着层层山峦、穿索于花海田园,谱写着一首丽婉动人的诗章,咸水河悠悠蜿蜒环绕着丹霞彩丘,鸣奏着七彩的童谣。三十多座水库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相融一体,形成水韵霞彩、山光倒映的秀美景观,雄浑山谷一鉴开,天光霞彩共徘徊。

  色彩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崖壁层层叠叠,绵延起伏,与彩色丘陵地貌相伴而生,九色丹青,百里云霞,神韵天成,瑰丽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艳丽,亿年造化,万古沧桑,是地质奇观、瑰丽画卷。“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色彩之美令人惊艳。人间丹霞华彩衣,千古神韵世所稀。

  雄壮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分布面积达600平方公里,连绵瑰丽,气势磅礴,是目前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丹霞地貌类型独特,丹霞崖壁壮观雄浑,红山湾地貌色彩斑斓,犹如跌落人间的彩虹。既可以从周围山上俯瞰全貌,又可深入彩色山岚,欣赏微型石林之妙。观赏方式多样,体验价值高。

  融合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内微型地貌形式多样,荒漠植被种类丰富;猪驮山、通海山、凤凰山等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苦水镇、杏花村等传统民俗文化灿烂繁荣。这种自然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在国内外干旱区地质公园中,是很少见的,极具美学和观赏价值。

  四.黄河文化与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地质美学的联系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内就有庄浪河、咸水河、呢麻沙沟河三条河流注入黄河,是兰州境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独特的丹霞地貌又赋予奇特的地质美学。

  其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就是气候变化、水土严重流失、生态恶化的典型地貌。它是极为干旱区域地表黄土层严重剥落、地下岩层裸露风化形成的红山湾彩色丘陵地貌和巨大山峰断裂、崩塌形成的丹霞断层、崖壁、孤峰。在面向阳的山体表面几乎没有任何腐质土壤和植被,显得险峻、陡峭、苍凉,虽然色彩绚丽多姿,但地质结构极不稳定。遇到雨水土壤就变得松软,随水下沉,形成滑坡、泥石流。崖壁极易发生滚石、崩塌、下滑等现象。各沟谷落差较大,遇到雨水下泻快,易造成山洪,冲击形成沟壑,对山角侵蚀造成山体滑坡、裂缝、沉降等地质灾害。咸水河谷的流水经年累月对河谷形成落差较大的冲击沟壑。由于咸水河流经达98公里,景区属下游,流经25公里,因上游流域面积大,山洪多发,对河谷的冲击影响大。

  水墨丹霞山体的背面多较为缓坡,植被较好,多为荒漠化植物,耐干旱。但植被脆弱,种类较少,人类活动极易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并伴有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水墨丹霞旅游景区的惊世发现,唤醒了人们对地质文化的新美学认知。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是艺术源泉,视觉盛宴,开启了地质欣赏的美学新境界,地质新美学成为丹霞旅游的全新体验。

  五.水墨丹霞旅游景区研学旅游课程的实践路径

  打造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主题研学综合实践课程和互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两大类型研学课程,用真实的情景课堂和景区专属的IP打造独特的动手操作体验课程,同时将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与研学旅游相联系,制定小、初、高研学课程体系与“黄河少年行”活动方案,以系统设计、全程贯通、实践强化为指导思想,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体验、情景学习、讲堂引领等多途径、多手段,与研学旅游相融相促,将黄河文化精神融入研学旅游,赋能黄河少年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课程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具体要求,通过参与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增强价值认知、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文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如下3个方面:

  1.立足黄河文化、乡土乡情,以行走的课堂,走进大自然为重点,融入自然科学、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丹霞地质地貌,了解地貌成因,完善自然知识的学习;结合地貌成因了解黄河文化、环境变迁,确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良好品格。

  2.感受黄河精神、家乡美景,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领悟黄河的自强不息精神,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培养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二)课程定位

  整合景区内特色资源,立足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深挖景区资源中的教育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系统的可持续的课程模块,打造景区主题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互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以项目式驱动问题为主线,采取“大主题加小模块”的呈现形式,通过研学动线串联景区多种资源,通过进阶的教学课时逐步深化课程内容,通过完整的课程流程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课程类型

  一是主题研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分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研学课程,通过项目式问题驱动,趣味互动课程体验,情景化场景融入来达成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小学版研学课程引导问题生活化、常态化,难度系数低,内容以实践探究、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技能和方法,提升个人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初中版研学课程引导问题兼顾趣味化与探究性,难度系数中等,内容以问题探究、思考衍生、科学研究为主,使学生具有初步规划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3.高中版研学课程的引导问题趋于社会化,综合性强、难度系数高,内容以科学调研、专题研讨及综合技能操作为主,强化国家认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互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打造景区多元化、多领域的专业课程,将核心知识点分为小课时模块,在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由专业老师授课。在年龄定位上,区别于小初高的适龄型主题课程,互动体验课程的研学对象更全面,覆盖的是全年龄段,是学生、成人、银发、亲子等都可以体验的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如下:

  1.了解黄河在兰州段的历史故事、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归纳该景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采集至少两种以上水墨丹霞景区的典型植物标本,描述其外部特征和生长生活习性,说明其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文化精神对现代人带来的积极作用。

  3.拍摄3—4张最能反映兰州水墨丹霞景观特点的照片,并尝试通过画笔记录“我心中的黄河”“我心中的丹霞”。为黄河朗诵一首古诗词、为兰州水墨丹霞创作一句宣传语。

  4.延伸交流:黄河文化、地质地貌、环境变迁带给人们的影响,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四)课程特色

  一是主题研学综合实践课程。围绕不同主题推荐研学动线,串联景区多种资源,依托丹已建成的丝路霞光、丝路雄鹰、飞天探秘、九色丹青、丹秀映天、翠峰澜天、丹顶揽胜7个观景平台以及丝路古途景观大门、沙井部落文化广场、沙韵驼铃景观大道以及全长2550米的丹霞栈道、低空直升机飞行、高空滑索、丹霞飞舟、太空舱、VR体验馆、五分茶馆、丝路驿站、“夺宝骑兵”越野车、德克士餐厅、陶艺馆、特色小吃、景区服务超市、研学教育等服务项目以及《舞马丹霞》大型文化演出项目、杏花村农家乐、乡土民宿等经营项目配套连续、进阶的教学课时,逐步深化课程内容,结合完整的研学手册及课程教具包,辅助课程实施(推荐研学动线+进阶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手册+教具)。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及文化层次差异,将研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若干主题,作为精细化课程,适用于其相应的目标群体(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二是互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围绕精品IP课程,配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任务卡及课程教具包辅助互动体验课程实施(IP课程+研学卡任务+趣味教具)。根据景区专业讲师以多元展示形式,通过40——60分钟的小课堂,带领不同的研学群体动手体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系统完整地教授一个有趣的知识、原理或者技能(多元形式+互动课堂+实践创新)。

  总之,在兰州文旅集团的精心打造下,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已经华丽亮身,使“黄河之滨,神韵丹霞”的绝美景区成为西部旅游的新高地,“一带一路”的新地标,研学旅游的新名片,为激发研学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更多消费新热点,给“研学+”助力文旅融合,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了平台与契机,为黄河安澜注入清流,为传承黄河文化添光增彩。为甘肃的研学旅游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切实推动旅游强省建设贡献了黄河力量。

  (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魏万全 赵家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