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兰州水墨丹霞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2021年5月1日,有“黄河彩丘,水墨丹霞”美称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开园迎客,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好评,成为兰州旅游新亮点、西部旅游新热点。但本区域的丹霞地貌是水土严重流失的产物,是黄河上游重点生态恶化区。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水墨丹霞的开发和建设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之际,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民兴办实事,积极推动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景区的建设和开发,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以“生态文明、千年大计”的高度进行科学定位,长远谋划。丹霞地质遗迹保护的好坏,决定着旅游开发的好坏,保护不当,受到人为破坏,旅游环境和审美景观就会大打折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景区开发,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摒弃靠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发展的极端和狭隘思想。水墨丹霞是大自然生态严重破坏后遗留下来的地质奇观,要将丹霞地质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考虑旅游开发,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划定的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红线,走生态越美好、发展越兴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丹霞的自然画卷、原始风貌。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重点工作,抓好项目建设
公司党委所属各党支部注重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的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重点工作,抓好项目建设。集团公司党委注重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业务工作的动力。在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党支部把典型引路作为重要手段,全力抓特色、出亮点,将工作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践任务中。在开展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一期工程“百日攻坚”活动中,公司党支部成立了一个党员先锋队,六个攻坚突击队,24小时坚守施工现场,推进了项目建设,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订了“10天节点综合检查”制度,结合项目实际,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解决,既知既改;总结施行了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跟踪审计单位“五位一体工作法”,五方协同作战,集中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项目进度;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转作风、抓落实、见成效”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够和工作作风不实问题;坚持重心下移,深入现场走访调研,开展了“下蹲解难题”活动,化解矛盾纠纷,整改突出问题;应用PDCA闭环管理模式,分解任务,制定清单,明确职责。通过党支部各项活动的开展落实,公司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先进典型工作者,打造了一支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四铁精神”团队。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顺利实现了2021年5月1日内测试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21年10月1日,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正式开园运营,成为了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概况
在兰州境内分布着面积达6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核心区距兰州市区和中川国际机场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目前国内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规划开发建设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面积408平方公里,景区横跨兰州市的永登县、西固区、皋兰县,核心区位于永登县的苦水镇、树屏镇。
兰州水墨丹霞地貌,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而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质奇观,距今有1.5亿年。
兰州水墨丹霞是大自然馈赠给兰州的一份特殊遗产。景区优势在于地质地貌特征突出、科谱研学价值明显、生态景观秉赋良好、人文资源独特丰厚、旅游开发组合性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有“科谱丹霞、生态丹霞、水映丹霞、人文丹霞、禅境丹霞”之称,堪称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遵循“地质遗迹保护、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三心二带五区一馆”发展思路布局,建设成的兰州水墨丹霞,将成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示范基地和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三、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发展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一)区位优势明显,景区可达性强
景区位于兰白经济圈腹地范围,距离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距离仅有3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有国际机场、高铁(规划建议建立杏花村站)、高速(环绕)、国道(环绕)、省道(环绕)相连接,景区可达性强。
(二)资源组合性强,满足不同需求
景区内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可开展观赏、探险、体验等形式的旅游;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宗教文化特色鲜明,民俗文化气息浓厚,可开展参观、会展、体验、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自然和人文的有机组合,使得该地质公园“可赏、可玩、可体验、可探险”,资源组合性强,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旅游产业的全产业链、产业网有效组合。
(三)主题景观规模大,景区特色明显
景区内主体景观分布面积可达600平方公里,核心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是连片分布面积最广,规模最宏大的丹霞地质景观区。周边分布有十里铺水库、马掌沟水库等大小十余个水库与丹霞地貌相连,形成了山水呼应的特殊景观,与张掖丹霞等形成鲜明对比,特色明显。
四、加强丹霞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意义
水墨丹霞,它是大自然馈赠给兰州的珍贵礼物,是天然的地质标本,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可多得的独特地质奇观,极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其实,这里的丹霞地貌本身就是因气候变化、水土严重流失、生态恶化而形成的典型地貌。因此,地质保护、生态治理在兰州市黄河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丹霞地貌的成因是水土流失
它是极为干旱区域地表黄土层严重剥落、地下岩层裸露风化形成的红山湾彩色丘陵地貌和巨大山峰断裂、崩塌形成的丹霞断层、崖壁、孤峰。在面向阳的山体表面几乎没有任何腐质土壤和植被,显得险峻、陡峭、苍凉,虽然色彩绚丽多姿,但地质结构极不稳定,遇到雨水土壤就变得松软,随水下沉,形成滑坡、泥石流。崖壁极易发生滚石、崩塌、下滑等。各沟谷落差较大,遇到雨水下泻快,易造成山洪,冲击形成沟壑,对山角侵蚀造成山体滑坡、裂缝、沉降等地质灾害。咸水河谷的流水经年累月对河谷形成落差较大的冲击沟壑。由于咸水河流经达98公里,景区属下游,流经25公里,因上游流域面积大,山洪多发,对河谷的冲击影响大。
丹霞山体的背面多较为缓坡,植被较好,多为荒漠化植物,耐干旱。但植被脆弱,种类较少,人类活动极易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并伴生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二)丹霞地貌保护的重要性
对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丹霞地质遗迹的唯一性和脆弱性,决定必须严格保护。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其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人类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地质环境资源,一旦破坏,再难以恢复,一个脚印就是几十年的自然恢复期。因此,要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造福人类,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研学旅游、文化娱乐的场所。
(三)兰州黄河流域治理的重要保证
当前,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黄河段的保护治理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思路,围绕夯实黄河保护治理基础,编制各项规划,把黄河保护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补齐补强发展短板,强化黄河保护治理体系保障。与此同时,按照系统治理和流域等级划分,继续对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河洪沟道进行分层次治理,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对丹霞景区流经的咸水沟、尼麻沙沟等山洪沟道已经进行了有效治理。在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确保全面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争取将水墨丹霞景区及周边地貌群作为庄浪河段、咸水河流域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着力实施。
四、严格保护、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丹霞地质资源
(一)景区建设必须保护好地质
景区的道路、游步道、观景平台、服务设施等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的完整性、原生态性、安全性,尽量规避建设项目,充分展现水墨丹霞原生态的优质特点。积极改良土壤,修复砖厂等对景区山体、土地破坏现状,做好防治水土流失、抵御地质灾害工作,绿化环境,把生态科技引入景区,选择适宜的特色植物做为丹霞绿化美化载体。
(二)做好水流失治理,做美水上文章
在景区通过围坝蓄水,防治水土流失。在咸水河谷充分利用充沛的水资源形成湖泊、池塘、瀑布、小桥流水等景观水体,开展水上喷泉、水上娱乐、冰上运动等,与丹霞的苍凉、雄壮相辉映,形成丹山碧水、彩霞云影、光水色、灵动多姿、妙趣横生的佳景。利用咸水河的咸水和广阔的盐碱地、荒地和砖厂破坏的土地,进行耕地平整、生态修复,引种海水稻,建成田园水乡,改良土地,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发展农业,为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做好示范带动。
(三)申报地质公园,严格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丹霞地质遗迹的原生态,减少人为干扰,以原生态为特色,避免与其他景区的同质化。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划定严格的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全面从严保护景区内独特、优质、罕见、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和地质遗迹。以申报省、国家级地质公园为铺垫,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打好基础,留下大自然远古以来的原始状态,留给子孙后代大自然的原始遗产,以此提升丹霞景区的品位、知名度和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实施绿化工程,着力保护地质遗迹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美化景区,绿化环境,以沙棘、红柳、枣树、杏树、茅茨、芦苇、刺槐、玫瑰等当地适宜碱性土壤生长的植物,绿化沟谷、边坡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让绚丽丹霞、美丽景区成为造福一方、造福千秋的金山银山,打造成“资源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生态独特、人文独特、研学独特”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风景名胜区。将水墨丹霞地区做为兰州市黄河流域重点治理区,持续支持科谱科研、生态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修复、地灾防治等项目的实施。
(五)做足丹霞文章,大兴研学之旅
建立科研、科普基地,建设中国丹霞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进一步挖掘科考研学价值,丰富研学旅游产品。研究、挖掘、展示丹霞及周边区域的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巧妙植入,建立文化长廊、民俗风情园、丝路文化博物馆等,全面、生动展示地域特色文化。通过馆舍体验,减少在地质区域的活动和承载量,增进人们的对地质演变的了解,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与绿化行动中来。
(六)做优做强智慧景区,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以丹霞景观为核心亮点,应用绿色技术环保理念,以地质景观为依托设计各项游憩、休闲、度假、地质观光、户外运动项目,全方位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智慧旅游、交通体系、医疗救援及康养体系、行政管理及服务等构建多层次景区综合服务网络,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七)打造全天候、全季节的旅游环境
做好丹霞食宿服务产业,以灯光秀、水体秀、文艺表演、特色夜生活等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做足冬季户外体验项目,以冰上运动、滑雪、冰雕艺术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延伸冬季旅游,打造兰州最大冬季冰雪游乐场所、冬季旅游新亮点。开展高层次的节会主办、承办、接待以及修生、静养、禅修、康养等高端产业,形成全天候旅游环境,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产品,拓展消费范围,提升旅游收益,做到“旺季更旺、淡季亦旺,白天夜晚,同样火爆”的局面。
地质遗迹保护,事关千秋大计,五十年、一百年后,对生态和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地质科普的理念更加重要。因此,建设、管理、运营单位要放眼长远,严格保护丹霞地质地貌,担当历史责任,不当历史罪人。
兰州水墨丹霞地貌是黄河流域不可多得的地质遗产和壮美的旅游资源。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水墨丹霞的开发和建设者,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之际,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民兴办实事,要体现国企担当,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使水墨丹霞景区建成集地质遗迹保护、旅游新业态、科研教育、探险考察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地质观赏景区和兰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聚焦点,打造成兰州市黄河流域治理的先行示范景区。(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赵家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