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漫过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萍玻小区的树梢,得益于丹江街创新实践的“三三三”工作法(即以三个联动:“党群联动、上下联动、横向联动”串起党群“实时联”;以三个代表:“人大代表 群众代表 能人代表”串起党群“心连心”;以三个服务:“养老服务 志愿服务 党员服务”串起党群“幸福圈)的滋养,曾经锈蚀的无物业小区褪去旧壳,基层治理的“种子”正在这块沃土上破土生芽,绽放新生命,绘就“党建引领破茧,群众自治成蝶”的生动春景。
党群联动共“治”年轮
萍玻小区那块26米长的旧黑板报“重生”的故事,正是党群联动的生动写照,也见证着丹江街“党群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
时值2024年盛夏,丹江街党委书记欧阳耀波来到萍玻小区调研。站在小区斑驳的墙边,望着那块被藤蔓和蜘蛛网缠绕的废旧黑板——上世纪90年代萍乡浮法玻璃厂留下的宣传栏陷入了沉思。
“让宣传阵地重焕生机,就是架起新时代的连心桥。”欧阳耀波的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党委-网格-楼院”三级议事体系的层层涟漪。
当晚召开的议事会上,时任萍玻小区业委会主任段新明提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提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咱们不如用这黑板当画布,更新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还能为老年人做健康科普呢!”他的提议瞬间点燃了在场党员群众的热情。
就这样,在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小区黑板报修缮项目迅速启动。七天后,黑板焕然一新:左侧以彩绘形式展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间是政策解读和诗词爱好者的原创作品,右侧则是中老年健康常识,这块26米长废弃多年的黑板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

而这方黑板报的“苏醒”,仿佛一把钥匙,激活了基层自治的“密码”:萍玻小区2栋电动车棚安全隐患这个“老病灶”,也在网格议事会上被精准把脉。经过多次协商会诊后,新的选址方案出炉——既避开消防通道,又临近充电桩。随着安全车棚的落成,“肠梗阻”下水道疏通、小区外部环境发生蜕变……三级议事体系将民声民意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能人巧匠“焊心焊情”
在丹江街能人代表的蓝图上,萍玻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陈建萍格外引人注目。当得知陈建萍果断辞职后,同事追至车间门口,“老陈,你当真要舍了这五千多的月薪?”面对追问,陈建萍望着工具箱里泛着冷光的焊枪,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小区桩桩件件亟待解决的难题:下水道堵塞导致积水,楼道门也是损坏不堪……“是的,焊枪能焊出高薪,但我更想‘焊’人心!”
原来,尽管陈建萍常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帮居民解决烦心事,可奈何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于是,在市区某企业工作仅仅18天后,他毅然辞职回到萍玻小区,卸下焊枪却拿起了另一种“焊接工具”——为居民排忧解难的决心和行动。“虽然回到小区没啥收入,但我收获了更宝贵的东西——邻里之间的信任和支持,赚到了更有价值的‘人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这位曾经的“焊接巧手”提着工具箱穿梭在楼宇之间,在漏水的水表箱前俯身维修,在堵塞的下水管旁边埋头疏通。金属碰撞的声音,仿佛是一首和谐的邻里之歌——他焊起的是邻里之间的情感纽带,连接的是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让曾经冰冷的楼道里重新洋溢着“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
志愿服务“润物无声”
萍玻小区的自治长卷里,业委会主任罗淑琴用泪痕与汗渍勾勒出最动人的章节。丈夫因肝癌离世后的第七天清晨,晨雾还未散去,罗淑琴的扫帚已在小区楼前划出第一道弧线。“有空的伙伴们下来搭把手喽,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个大扫除吧!”她沙哑的吆喝声撞开楼宇,居民纷纷下楼,你拿铁铲、我拿垃圾袋,同心协力大扫除。
“志愿服务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他人。罗姨心里始终装着我们这个‘大家庭’!”手持竹枝制成的“生态听诊器”,罗淑琴从绿化带里“诊”出乱堆杂物,在楼道转角“听”出卫生死角。她身上的红马甲,就像一面旗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就连孩子们也懂得将落叶收集起来,为大自然增添一份诗意。
“小区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体验感比以前好多了。”萍玻小区 95% 的缴费率,正是居民对小区治理成果的认可和支持。没有物业公司的标准化管理,萍玻小区却在群众自治的道路上绽放出别样的生机:没有整齐划一的绿篱,野蔷薇却能自由攀爬;没有专业的保洁人员,楼道里却因志愿服务充满了人情味儿。当别处的居民还在为物业服务标准与物业公司争论不休时,这里的“红色业委会”已经将自治公约化作了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旋律。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萍玻小区的蝶变正是丹江街“三三三”工作法的生动实践和完美答卷。在基层善治这片土壤中,丹江街正以“双向奔赴”的姿态,在党建引领的星火与群众自治的春潮共振中,铺展善治新图景。(供稿: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 周潇潇、甘红艳、黎志) |